微美网小编发布于百科栏目,一定要分享本文哦!
国新发布 9 月 17 日消息:党的十八大以来,邮政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。今日,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介绍中国邮政业改革发展成效,并答记者问。
马军胜表示,经过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,邮政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行业规模不断扩大。1949 年,我国邮政业务总量仅 1.6 亿元,到 2018 年,全国邮政业务总量已经达到 12345 亿元,增长了 7700 多倍。1984 年中国邮政率先在国内开办特快专递业务,快递服务从无到有蓄势崛起,业务规模连创新高。30 年来,快递业务总量由 1988 年的 153 万件激增至 2018 年的 507 亿件,年均增速高达 41.5%。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发展最快、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,包裹快递量超过美、日、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,对世界增长贡献率超过 50%,已经成为世界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。
基础设施持续完善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邮政网络残缺不全,生产设备陈旧落后,全国邮路长度仅 70.6 万公里,邮政服务局所 2.6 万处,大部分设施集中在大中城市。经过 70 年大规模建设,目前已基本形成航空、铁路、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利用,连接城乡、覆盖全国、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。到 2018 年,全国建成了 230 多个邮政和快递类专业物流园区,邮路和快递服务网路单程长度达到 3944.8 万公里,拥有各类营业网点 27.5 万处,分别是 1949 年的 56 倍和 10.4 倍。湖北鄂州国际航空快递枢纽项目进展顺利,全行业拥有 3 家货运航空公司,运营全货机 115 架,邮政、快递服务汽车 32.2 万辆,电商班列、高铁快递等运营模式取得重大进展。
发展质效显著优化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我国邮政业生产能力和水平低下,分拣和配送主要依靠人力手工作业。经过 70 年的不断发展,邮政业生产运营效率持续提高、科技应用水平显著增强。到 2018 年,全国建成数百个智能化分拨中心,电子运单使用率超 96%,极大提高了各环节处理效率。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一批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加快应用。行业服务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农业和跨境网购成效明显,仓配一体、冷链快递等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世界 500 强中的排名持续上升,7 家企业陆续上市,已形成 6 家年收入超 300 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。
服务民生能力稳步增强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邮政服务十分落后,邮件传递时限长、频次不稳定,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享受不到邮政普遍服务。经过 70 年的不懈努力,邮政普遍服务的可及性、均衡性不断提升,快递服务遍布城乡并开始向村一级延伸。" 十二五 " 期间,我们启动了邮政空白乡镇局所补建工程和 " 快递下乡 " 工程,总体实现了 " 乡乡设所、村村通邮 " 目标。到 2018 年,全国共建成村邮站 17.8 万个、" 邮乐购 " 站点 61 万个,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超过了 95%,建制村直接通邮率接近 100%,全国县级城市党政机关人民日报当日见报率达到 83.6%。邮政业年服务用户已经超过 1000 亿人次,支撑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突破 7 万亿元,带动农副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超过 7000 亿元。
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。1949 年,与中国建立直接通邮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只有 26 个。2013 年,中国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。到 2018 年,中国邮政与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,我国快递企业加快在重点国家和地区网络布局,跨境寄递、国际物流和海外仓等业务迅速发展。我国多次当选万国邮政联盟行政理事会和经营理事会理事国,深度参与邮联体制改革、国际铁路运邮规则制定等国际事务,在全球邮政治理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。